產業快訊 News
線上廣告:Google佔市場62%,Facebook佔11%
報告資料顯示,目前全球上網的人口已經佔據總人口的三分之一,總數量超過20億。也就是說,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,網路要覆蓋全球大部分人口仍有一段時間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網路的潛力還很大,因為用戶增長仍未到達極限。
而未來的『上網人口』中,將有不少人是通過手機設備與網路相相連。CNN稱,由於基礎建設的落後,非洲國家的人民發現手機是更便捷的上網方式;他們也相當依賴手機,不但喜歡通過手機來收聽收音機,而且喜歡通過手機來完成支付。現在,80%的移動支付交易發生在東非,肯亞的移動支付服務M-Pesa現在每天要處理的交易金額達2000萬。
目前網路商業模式依然以雅虎所開創的廣告模式為主。在美國,最大的廣告主線上上廣告的投入已經占總投入的38%,比2006年時增長了15%。而廣告業從2009年以來,一直在增長——網路公司的收入相應得到了增加,而且增加的幅度要比線下廣告大。
如果要細分,美國線上廣告擠壓了除電視廣告以外其他廣告種類的市場空間,尤其是印刷廣告——2006年到2011年,印刷類市場份額已經從20%降低至9%,電臺廣告則從11%降低至7%。而這五年之間,電視廣告的市場份額反而有小幅增長,從41%增加到42%。但在未來,電視廣告市場仍將步入衰落。因為行動設備的發展,相當多人看到電視廣告的時候,會不自覺地盯著“第二螢幕”,廣告的實際效果不比從前,其價值需要重新計算。
最重要的是,傳統的付費電視頻道的用戶數量一直在下降,已經成為趨勢。相比之下,Netflix、YouTube、Hulu等美國線上視頻服務的收入都在增長。因此不難理解為何電視機廠商開始將目光投向智慧電視,而AppleTV一直是人們最期待的產品之一。通過網路追連續劇,看電影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人的習慣。電視臺、電視頻道不再獨佔視頻傳播管道。
線上廣告市場中,Google成為一方霸主,市場份額達62%,比2011年時增加了19%。而作為競爭對手,Facebook的市場份額為11%,仍在增長當中。在數位廣告市場,這兩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已經占66%。加之其他網站的興起,比如YouTube、Hulu、Glam、Twitter、Demand,入口網站的市場份額遭到慘痛損失。AOL、MSN、Yahoo三家入口網站2006年的市場份額統共為54%,如今只有19%——雅虎新CEO梅耶爾的壓力不可謂不大。
Facebook的廣告盈利有朝一日將超過Google?BI認為不太可能。“Google是世界歷史上最棒的廣告產品,因為它就好像在商店裏面賣廣告一樣。而Facebook,則好像在人們聚會之時賣廣告。”也許這就是Facebook踏足電子商務的背後原因。儘管目前“社交電商”只占電子商務市場的一部分,而且電子商務時候也只占整個零售業的一部分,但Fab.com、ShoeDazzle、iDeell、Zulily、Hautelook、RueLala、LivingSocial、GiltGroupe、Groupon等社交電商網站增長迅速。在社交電商領域,Facebook也許能有所作為。
經過BI的調查,智慧手機用戶在玩遊戲和社交網站上花的時間最多。其中,社交網站越來越吸引人,2011年第一季度時人們平均在社交網站上花15分鐘,一年後,這個數字提高到24分鐘。而同一時間內,人們花在遊戲上的時間從25分鐘減少到24分鐘。
如果從流量角度觀察,手機還成為移動音樂載體,Pandora佔據手機流量的大部分。不過,在國內由於
目前行動設備的網路流量占整個網路流量的12%,三年前該數字僅為1%,增長迅猛。原因很簡單,因為手機可以隨身攜帶,這也相當於將網路帶在身邊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手機電商開始興起——美國電商網站Gilt一周內的交易,有20%是通過手機用戶端完成,到了週末該數位還要上升到40%。而38%美國用戶都曾經使用手機購買產品或服務。即便在實體商店中,消費者也依然會打開手機,來幫助他們作出購買的決定。
在手機廣告領域,Google的表現非常搶眼,佔據60%的市場份額。這也能解釋為何近期Google股票的表現如此之好(已經刷新歷史新高,成為科技領域第二值錢公司),因為它切合今年“手機之年”的主題。背後的原因,是因為廣告主的手機廣告預算,有62%是花在手機搜索上。難怪BI要誇獎Google是“最棒的廣告產品”。
節錄自:ifanr、businessinsider